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94)

融媒时代的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短视频成为新兴的内容形式,短视频创作广泛普及。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及高效的传播机制,改变了受众的接收习惯,也对当下文化传播的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现探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分析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创作中,叙事创新如何扩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并提出相应策略。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总结相关创作规律,以期为短视频内容创作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网络带宽不断提升,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迅速崛起。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迅速吸引大量受众的关注和参与。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TikTok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互联网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是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短视频平台上,创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创新的内容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文化的跨时空传播和深度交流。研究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对于理解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规律、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

叙事结构的多元化

传统媒体的叙事结构往往遵循线性叙事的原则,而短视频则打破这种限制,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叙事结构。例如,倒叙、插叙、多线叙事等手法在短视频创作中被广泛应用。这种多元化的叙事结构一定程度丰富了视频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收视收听心理。例如,在抖音平台,许多创作者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引发受众的关注;利用插叙手法插入相关背景信息或人物介绍,增强故事的完整性,使内容表达更流畅、内涵更丰富。短视频叙事结构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非线性叙事结构,短视频通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跳跃式的剪辑和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打破传统叙事的时空限制,适应短视频平台的叙事逻辑。第二,高密度叙事结构,在有限时间内,短视频需要高效传达信息。因此,高密度叙事成为其重要特征,通过紧凑的情节安排、强烈的戏剧冲突,达到短视频核心内容的叙事目的。

叙事视角的个性化

短视频平台视频制作门槛较低,拓宽了创作内容的边界,让广大普通民众有机会成为内容创作者。创作者凭借各自独特的视角,分享个人经历,阐述生活见解,多元化的叙事手法丰富了短视频领域的内容生态,也因其贴近生活的真实性,拥有庞大的受众,使得短视频内容更加鲜活可信。例如,部分用户通过短视频展示自己在乡村生活农作场景,让受众感受乡村淳朴的民风;还有用户则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体验,展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

叙事语言的风格化

短视频创作应在叙事语言方面呈现创新。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创作者的创作手法已向专业化发展,通过剪辑、配乐、字幕等手段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视频生产的内容表达趋向专业化;另一方面,创作者广泛运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元素丰富表达内容,使内容更加贴近受众喜好。短视频平台的叙事语言对内容的传播效率有较大提高,叙事语言的创新引发更多的话题、相关联话题的关注度。例如,阶段性的“抖音神曲”“抖音梗”等元素的爆火,使得短视频叙事语言独具风格。

短视频叙事语言的创新体现在内容创新、视觉语言、音乐和音效等方面。叙事内容的创新方面,创作者应更注重题材多样化和IP化运作,短视频内容覆盖领域广泛,不同题材账号及IP账号已有专业化的包装甚至组建团队运营;而IP化运作可以通过挖掘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IP(知识产权),实现短视频内容的品牌化、系列化和产业化。视觉语言创新有助于短视频视觉效果的呈现,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色彩搭配和光影效果,增强视觉体验。此外,音乐和音效在短视频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恰当的配乐和音效设计,可以增强特定叙事情感的表达效果,更有助于文化传播氛围的营造,而固定的视频包装更有利于在竖屏翻看浏览界面留住受众。

短视频文化传播的特点

短视频文化传播的广泛性

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其社交属性使相似画像的群体形成高度的互动性,使得文化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创作者通过发布短视频内容,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网友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文化传播。这种广泛的传播机制,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提升文化影响力。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抖音平台上发起的“国风”“国潮新年”系列话题,引起大量用户的关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得到广泛参与。短视频的创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文化传播形式,通过挑战赛、创意模仿、情景剧、合拍等传播形式提高用户间的黏性、受众与话题间的黏性,以及社群中的互动行为等,丰富短视频领域的文化传播形式。

短视频文化传播的深度性

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创新,扩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创作者通过深入发掘文化内涵以及背后的故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有深度的短视频内容,实现文化传播,让受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化的本质,增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中非遗传承类视频的传播中,大量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短视频内容,通过对手工艺人精湛技艺的拍摄剪辑,向大众展示传统手工文化的制作过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短视频文化传播的互动性

短视频平台通常具备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网友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直播连麦等方式与创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创作者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内容的优化,传受关系在短视频平台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具有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兼顾文化传播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式的文化传播方式体现了短视频平台内容创作的优势。

短视频文化传播的互动性体现在实时互动、多样化互动和社交属性方面,实时互动功能,如弹幕、评论、点赞、分享和转发等,受众通过看视频可以即时表达自我,与创作者和网友进行实时交流。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提高内容黏性,提高受众参与感。多样化互动方式体现在短视频平台提供多种互动方式满足受众需求,除基本的点赞、评论和分享功能外,话题讨论、挑战赛、抽奖活动、社群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也在促进文化内容的传播。具有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不再仅限于视频内容本身,而是延伸至社交领域。受众可以通过关注、私信、群聊等方式与创作者建立联系,形成紧密的社交关系,这种社交属性的增强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为受众提供更多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策略

加强内容创新,提升文化内涵

短视频创作者应注重内容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提升。通过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元素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创作,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此外,还应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动态,及时反映社会现实及人民关切的问题,提高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强化互动参与,深化文化体验

在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强化受众的互动参与是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的关键。创作者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内容环节,如问答、投票、挑战赛等,鼓励受众参与内容的创作和传播。通过用户的主动参与,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并使受众深入理解和体验短视频的文化内涵。

融合多元素,创新表达方式

为提升短视频的文化传播力,创作者应积极探索多元素的融合以创新表达方式。这包括,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如利用AR、VR等技术打造传统文化场景;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入短视频创作,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运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以更加贴近年轻受众的方式呈现。通过多元素的融合与创新表达,打破传统文化的传播壁垒,让更多人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精准定位受众,实现个性化传播

在短视频平台上,用户群体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为实现文化传播的精准性,创作者需要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并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创作。这包括,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等特征,了解短视频平台用户的文化背景、审美偏好,制订有针对性的创作策略,精准定制传播方案,以确保内容能够触达目标受众并引发共鸣。通过精准定位受众和短视频创作的个性化传播,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加强版权保护,维护创作生态

在短视频创作与传播链条中,版权保护是确保创作者权益、维护创作生态健康的关键一环。创作者需增强版权保护意识,主动采用技术手段,如添加水印、原创声明等,以有效防范作品被非法复制或盗用。短视频平台亦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对侵权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构建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为创作者打造公正、安全的创作空间,促使整个行业实现良性发展。只有加强版权保护,才能维护短视频内容创作的生态平衡和良性发展,为短视频创作及文化传播提供不竭动力。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创作水平

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专业广播电视制作团队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参考短视频平台,重视融媒体时代多平台文化输出的重要性。高校和培训机构应加强对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创作者在学习提升创作水平的同时,应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借鉴短视频平台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和表达手法,以及学习国内外优秀作品,获取创作灵感。通过专业团队入驻、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创作水平,可以推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向更高层次发展。

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需要创作者、平台、受众,以及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通过加强内容创新、强化互动参与、融合多元素、精准定位受众、加强版权保护、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推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创新发展,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度交流。

案例分析

传统文化的新表达

在短视频平台,创作者通过创新叙事手法,将传统文化以文艺化、个人视角等方式呈现给受众。以某网红的短视频创作为例,其短视频以中国传统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精美的画面、富有诗意的叙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她的作品涵盖传统手工艺、烹饪技艺、农耕文化等多个方面,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作为文化输出和文化名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慢生活叙事、微观叙事与个体表达、多感官体验的方式,在短视频创作中进行叙事创新。慢生活叙事与后现代语境下,人们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反思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叙事方式为受众提供心灵滋养。同时,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重新认识。微观叙事与个体表达将传统文化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以个人生活经历为蓝本,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真实的场景再现,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受众生活经历,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多感官体验体现在其短视频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层面为受众提供体验,运用高清摄影技术捕捉自然风光的美丽瞬间,结合悠扬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旁白,使受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网红的短视频创作也实现了跨文化传播、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短视频作品通过YouTube国际平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她的作品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世界提供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相互尊重。

地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通过短视频平台,地域文化得以跨越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化传播。在短视频平台中,地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是一个重要趋势,它通过创新创作叙事手法和文化传播策略,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推向全球。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该短剧属于视频平台(哔哩哔哩)推出的短剧成功案例,该短剧以中华文物渴望回家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拟人化叙事、空间叙事等内容创作。拟人化叙事体现在短剧将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以“12岁小女孩”的形象出现,赋予文物生命,通过拟人手法抒发情感。这种拟人化叙事方式直观地表达文物归家心切的心境,故事的感染力由此升华。时空叙事体现在短剧借鉴《国家宝藏》《如果文物会说话》等国内经典文化类节目的手法,通过时空叙事方式,将受众带入不同的历史场景中感受文化背景,丰富故事内核,加深受众的文化认同。这一案例是短剧地域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典型体现。

1e846eb0a060ad17450e3717a577d538

社会热点中的文化传播

短视频的即时性特点使其成为反映社会热点、文化输出的渠道之一。以“淄博烧烤现象”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为例,2023年中国文旅市场“内卷”中,淄博烧烤走红,淄博烧烤以其独特的宣传策略吸引了大量游客,各地文旅部门在创意传播上发挥优势,即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争相输出当地文化旅游产品,体现了短视频的文化传播价值。“淄博烧烤现象”走红得益于快速传播营销、多样化的创作叙事、社交互动与话题讨论。网友们纷纷上传在淄博品尝烧烤的视频,分享美食体验,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迅速传播,以时长短、内容精炼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生活日常和新媒体传播样态中获得受众关注。关于淄博烧烤的创作叙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烧烤的制作过程、烹饪技巧、食客的品尝体验等,逐渐发展为结合淄博当地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内容,短视频文化内涵也有更深层次的体现。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使淄博烧烤成为平台上的社交热点,进一步推动淄博烧烤、山东文旅产业的文化传播。

短视频创作面临的挑战

短视频内容创作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发展的同时,视频创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一,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创作者为达到引起关注的目的,盲目跟风、模仿热门内容,导致内容缺乏差异性,针对这一问题,创作者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发掘文化内涵,找到文化传播的独特视角,创作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短视频内容。其二,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版权问题。鉴于短视频创作门槛低、传播迅捷的特性,极易导致网络侵权问题。因此,需要提升创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完善平台版权保护机制、引入先进技术手段,以更严厉的措施打击侵权行为,共同维护尊重原创、健康有序的创作环境。其三,受众细分与精准传播。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短视频平台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受众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内容推荐算法,视频创作者应关注受众需求及市场变化趋势,准确调整创作方向及内容形式,实现短视频的文化传播。

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是短视频创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叙事创新和文化传播的结合,推动短视频内容品质提升,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交流。面对内容同质化、版权保护难题,以及受众细分与精准传播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视频创作者仍需不断探索,以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叙事创新与文化传播将迎来广阔的创作空间。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标签:  视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