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共谱传承新篇章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322)

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省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甘南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作为两个互为交叉的学科,甘南的博物馆事业和文化遗产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各自发挥着作用。同时,它们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之间出现了脱轨的现象,而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造成了文化遗产缺乏重要的保护和宣传平台。因此,如何使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更好地结合,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探讨。

博物馆具有收藏、科研和教育三大功能,因此博物馆成了保存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最佳场所。从博物馆定义的角度出发,它是征集、收藏、研究和保护文物进行社会教育的非营利机构,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的精神财富,这就表明了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博物馆要发展,就必须有丰富的收藏品或文物,而文化遗产则通过博物馆这个载体,能够被博物馆收藏,并得到科学的保护,进而以展览的方式供人们欣赏和学习,以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文化遗产在被利用的同时,可以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被很好地保存起来,减少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由此可知,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即尽可能使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更好地结合,使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均能受益,以此达到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理念

在全球化、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理念不断被重新定义,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全体会议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博物馆得到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博物馆的重新定义,将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文化遗产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已无法满足自身的独立性,而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与博物馆相结合,涉及文化遗产的自身保护而更加依赖于博物馆。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进而衍生了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将更加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制度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也是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更新。同时,文化遗产由可移动到不可移动,由关注过去到未来,由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有形文化遗产到无形文化遗产,可以说,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理念的变化使得它们之间的结合更加迫切。

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其民族以藏族居多,其次是回族、汉族。因此,甘南的博物馆风格以突出民族风格和民族团结为大主题,与之相应,其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种类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甘南的博物馆事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一个县级市和七个自治县,包括以藏族为主的州府合作市,其自治县有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还包括回族较多的临潭县,各个地区的文化遗产风格不一,有其独特性。夏河的拉卜楞寺、迭部的腊子口遗址、临潭冶力关、卓尼大峪沟、碌曲的则岔石林等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甘南藏族民歌、舟曲多地舞、碌曲锅庄舞、卓尼洮砚制作手艺、临潭万人扯绳赛、玛曲藏族民间弹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了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而甘南博物馆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主,该博物馆藏品丰富,包括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器物、铜印等文物,还有民族服饰、革命文物等一系列文物,但是一个突出问题便是纵观整个甘南州,博物馆数量较少,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在博物馆的数量增长上处于劣势。2016年,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中,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均有新增,而甘南博物馆并无新增。这样问题便出现了,博物馆的紧缺使得地方的文化遗产无法通过有效措施得到保护,博物馆数量与文化遗产规模的严重不匹配,使得文化遗产不能借助博物馆这一平台得到有效保护,长此以往,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继承和宣传,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和民间的不重视,使得这些文化遗产逐渐没落,如卓尼巴郎鼓舞、甘南“南木特”藏戏、舟曲织锦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的严峻形势。除此之外,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由于人口的流动,青年人似乎不大关注当地的博物馆,也不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观众少之又少。因此,甘南博物馆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虽然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剧院、广场等地举办“南木特”藏戏、民歌演唱等形式多样的大型宣传活动,但效果仍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衔接和结合上出现很大的漏洞,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这正是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现状。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结合的意义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平台

博物馆收藏、科研和教育的三大功能,使得博物馆成为文物保存和保护的平台。随着文化遗产内涵的不断丰富,博物馆也逐渐从保护馆藏文物转变为保护文化遗产。因此,可以借助博物馆这一平台,将文化遗产,尤其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征集等手段进行文化遗产的“回收”,使这些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领域,通过科学技术保存起来。同时,进行公众展览,让文化遗产得到大力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并关注文化遗产。正如苏东海先生所言,“博物馆的核心就是博物馆中的遗产,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发扬光大”。在2001年和200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两次发布战略计划,都提到要使国际博物馆协会成为“一个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方面令人尊重的声音”,所以说,博物馆的平台化作用非常重要。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也不例外,文化遗产要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宣传,就需要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作用,使甘南文化遗产得到大众化的认识与了解,以及良好的保存和保护。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纽带

毫无疑问,纽带在两个事物之间,甚至多个事物之间都发挥着衔接和沟通的作用,博物馆也不例外。文化遗产要想长时间保存,就需要对其继承和发展,显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自身已无法做到继承和发展,博物馆成了一个很好的纽带,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运用现代科技,在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同时,文化遗产得到了长久的保存,进而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对于甘南则柔表演、临潭新城“花儿会”等,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拍照、摄影录像以及对人物的真实表演剪辑,汇成文字资料收藏至博物馆并进行展览。还有临潭冶力关、舟曲拉尕山、卓尼大峪沟等文化遗产,景区内的相关历史典故、民俗传说等,可以通过实地观摩、学习、调查、运用新媒体技术汇成资料,将其收藏至博物馆并展览,这样文化遗产便得到了有效继承与发展,而博物馆也正好起到了纽带作用。所以说,博物馆的纽带作用非常重要。

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丰富馆藏品的直接来源

一个博物馆的规模大小,取决于它内部的馆藏数量丰富与否,博物馆要得到发展,馆藏便成了核心,而博物馆馆藏的扩充,文化遗产无疑是最佳的文物来源。由于文化遗产内涵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使得文化遗产逐渐类型丰富、种类多样,通过征集,使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不仅扩大了博物馆馆藏的数量和博物馆的规模,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进而增加了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例如,大型安多“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于2014年完成剧本创作,并于2015年赴北京、兰州等地进行演出;《唐东杰布》这个自甘南州成立以来自主创作、自主创排、独立完成的藏戏剧目,2016年,将其收藏于甘南州博物馆,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观,可以说不仅丰富了馆藏,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因此,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丰富馆藏的直接来源,对甘南地区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征集和收藏,将其纳入当地博物馆,不仅使当地博物馆规模得到了扩大,馆藏也便变得更加丰富。

文化遗产的多样化推动博物馆自身的变革

文化遗产由最初单一的文物概念,逐渐多元化。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原真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促使博物馆的馆藏尽量以最原真的形态陈列展览,过多的复制品或还原品都会影响博物馆的形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注重对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活态化,并且强调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这促使博物馆能够强化与提高馆藏的保存和保护设施,并且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由此可见,文化遗产的多样化推动了博物馆自身的变革。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例,其以革命文物与民族文物为特色,但是革命文物中的公文包、宣传标语、起草文稿等物件,同样是文化遗产,促使博物馆必须从自身变革,提高保存能力,加强保护设施的建设,方可以处理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避免文化遗产在博物馆受到破坏,而没有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作为两个互为交叉的学科,其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9+gPokEA1CfMhmmw+gJb3w==来越密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脱离文化遗产的博物馆难以发展下去,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结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推动。

政府的管理

政府在文化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也需要财政的大力扶持,更需要人事的调动管理等,所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政府在此层面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自2008年我国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为博物馆之间的竞争带来了压力,所以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州政府在财政上的大力扶持,引导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除此之外,文化事业的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其引进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会出现人为破坏、倒卖文物、社会人员的干扰等不利因素,影响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因此,州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有序合理的发展。

社会的支持

除了政府方面的扶持,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社会力量方面大多以团体或企业的形式对文化事业进行支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在整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资金短缺、人员大量缺失、博物馆参观的冷场等,这时,社会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资金方面,社会力量中的企业可以以捐赠、募捐等形式支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赞助的形式,并提供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曲艺或传统戏剧,如甘南藏戏、玛曲藏族民间弹唱、舟曲博峪采花节等,可以借助社会力量中企业的赞助,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或演讲,达到宣传的效果。这样一来,可以使更多人了解甘南的文化遗产,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个人的配合

个人层面既包括博物馆内部人员,也包括博物馆之外的人员,其作用同样重要。博物馆志愿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比其他行业,博物馆毕竟不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因此,博物馆经常会出现人员流失和人员不足的现象。无疑,志愿者在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人员的不足。而博物馆志愿者本身具有自愿的性质,这就需要个体的配合和奉献,需要个人力量的支持。个人方面可以通过自愿申请,达到一定条件并进行相关培训,从而进入博物馆工作。这样一来,人员的充足也会推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除此之外,对于博物馆内部人员而言,则要敬职敬业,对待工作认真严谨,万万不可马虎大意,文化遗产中的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复制的,一旦因为工作人员的马虎大意而遭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可见,个人方面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总之,只有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多方力量的配合,才能有效推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因此,对于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并良好沟通,促进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发展与结合,推动甘南文化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它与文化遗产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甘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文化事业也向前推进,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发展显得愈加重要。甘南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而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有很强的独特性,有着代表性的民族风格,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博物馆及文化遗产发展的不匹配,使其又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甘南藏族自治州需要在全州范围内加大力度,扩大博物馆的规模,既兼顾博物馆发展的数量,又要提高博物馆的质量。同时,对于文化遗产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利用好博物馆的平台作用,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良好的保存与保护,由此推动全州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标签:  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