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408)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任务之一。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其中,红色文化特色村近两百个,这些档案资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现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山东红色文化特色村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包括价值引领机制、产业驱动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等。通过对部分山东红色文化特色村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作为中国的文化大省和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档案资源,这些档案资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深入研究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山东红色文化特色村档案资源的特点

资源丰富

1.历史文献丰富

山东红色文化特色村留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包括革命先辈的书信、日记、回忆录等。这些文献详细记录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斗争历程,为后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实物档案多样

山东红色文化特色村中保留有众多革命文物,如生活用品、宣传标语等实物档案。这些实物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斗争和无私奉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3.口述历史珍贵

许多红色文化特色村的老人们亲身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口述历史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口述资料生动再现了当年的军民鱼水情以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为研究红色历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特色鲜明

1.反映地方特色

山东各地的红色文化特色村档案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革命传统。例如,沂蒙山区的特色村档案资源体现了沂蒙精神的内涵,菏泽地区特色村档案资源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和口述历史较多。

2.与地方文化融合

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档案资源的内容,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资源。

真实还原

1.历史见证

红色文化特色村档案资源是历史的见证,真实地记录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这些档案资源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为后人研究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原始记录

红色文化特色村档案资源大多是原始记录,没有经过过多的加工和修饰,能够真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这种真实性使得档案资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山东省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案例

潍坊市西董村:基层党建与红色文化传承的结合

潍坊市西董村充分利用革命旧址等资源优势建设纪念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西董村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感。同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西董村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传承红色文化

西董村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文艺演出、红色文化摄影比赛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推动乡村振兴

西董村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西董村还加强了乡村治理,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如今,西董村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为其他乡村树立了榜样。

临沂市常山庄村: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临沂市常山庄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村庄。该村在保护革命文物的同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1.保护革命文物

常山庄村对村内的革命文物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复,包括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议旧址、沂蒙红嫂纪念馆等。这些革命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革命文物,常山庄村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常山庄村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常山庄村举办了红色文化节、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促进乡村建设

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常山庄村的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常山庄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通信、水电等条件;还加强了环境整治,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如今,常山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菏泽市前王庄村:传承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前王庄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古村落。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王庄村保存了众多革命遗址,如战地医院旧址等。此外,还有许多红色故事和英雄事迹流传至今。

1.保护和修复革命遗址

政府投入资金对前王庄村的革命遗址进行了保护和修复,使其恢复原貌。同时,加强对遗址周边环境的整治,打造了一个整洁、美观的红色文化景区。

2.发展红色旅游

前王庄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推出了红色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

3.推动产业融合

前王庄村将红色旅游与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游客可以购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文化传承

前王庄村成立了红色文化宣讲团,定期为游客和村民讲述红色故事和英雄事迹。同时,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歌曲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菏泽市马桥村:建设文化广场推动产业发展

马桥村曾是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档案资源。村内保存着革命烈士纪念碑、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址。此外,还有许多革命英雄的故事在这里流传。

1.建设红色文化广场

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围布置了宣传栏,展示了马桥村的红色历史和英雄事迹。红色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和游客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2.发展红色旅游

马桥村以红色文化广场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参观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了解湖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同时,发展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餐饮、住宿等服务。

3.推动产业发展

马桥村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村内种植了大片的果树、花卉等,打造了生态农业观光园。游客可以在观光园内采摘水果、欣赏花卉,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马桥村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里的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改善环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

价值引领机制

一是弘扬红色精神,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可以为村民提供价值引领,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增强乡村文化自信。通过对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让村民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产业驱动机制

一是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丰富,可以开发为红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推动红色文创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文化产业水平。利用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如红色文化纪念品、红色文化书籍、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等,可以提升乡村文化产业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人才培育机制

一是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培养乡村文化人才。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培养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人才。

二是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利用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吸引力,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资金、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企业家等返乡创业。

社会治理机制

一是发挥红色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中蕴含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可以增强乡村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乡村社会治理。通过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法治思想、民主思想、廉洁思想等,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思想借鉴和价值引领。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够平衡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红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和损毁。同时,部分地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山东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红色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

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山东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人才、红色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红色文化创意人才。同时,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难以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

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单一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部分地方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的媒体和宣传手段,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同时,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有限,难以覆盖广大乡村地区。

山东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对策建议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首先,加强对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保护。制订科学合理的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保护规划,加强对革命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等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保护和修缮。同时,加强对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确保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将红色文化档案资源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首先,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红色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引导,优化红色文化产业布局,提高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其次,创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红色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同时,加强红色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业产业等相结合,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加大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人才、红色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红色文化创意人才。同时,加强对乡村教师的红色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教育水平。

其次,加大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一批优秀的红色文化人才来到山东,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同时,为红色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如建设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开发红色文化App、制作红色文化短视频等,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通过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文化展览等活动,加强与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中国红色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山东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优势,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对红色文化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山东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ZG20014933)。

[作者单位:油天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蔡慧:菏泽学院;蔡梦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徐长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标签:  红色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