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旅资源 构建民宿图书馆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404)

摘要:民宿图书馆是图书馆与民宿合作形成的“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把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覆盖民宿及其周边社区的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新模式。它帮助民宿塑造独特的主人文化、层累丰厚的地方知识,也提升了民宿的在地市场影响力,发展民宿图书馆在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领域发挥双重效能,进而成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五大振兴中备受重视的举措。当前,对民宿图书馆建立机理和发展路径暂未形成系统性思考。现通过梳理民宿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分析民宿图书馆建立机理,并从资源和产品的角度深入讨论民宿图书馆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自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我国正式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逻辑。民宿以其焕发主人文化的吸引力、层累地方知识的凝聚力、植根在地市场的影响力而受到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共同关注。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轻奢、时尚的旅游接待新业态,被寄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期望。民宿所处的乡镇往往是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较为匮乏的僻远区域,而民宿本身为吸引游客而塑造的优美空间,以及其当地居民和游客相对集中的特点,恰恰为建设图书馆提供了良好基础。民宿图书馆把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民宿并辐射周边社区,进而凝聚乡村文化、传播地方知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新模式,成为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的典型表征。

民宿图书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民宿图书馆作为一种主题图书馆开始受到文旅领域学者的关注。以“民宿+图书馆”作为联合主题在知网上检索,可获得105篇学术论文,且在2018年以后数量飙升;其论述主题也集中在“文旅融合”,参见图1和图2。

目前,学界从图书馆的建设以及旅游对图书馆的作用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图书馆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民宿图书馆的案例分析、价值分析、功能分析、实践方法等方面。学者对民宿图书馆的“嵌入式”结合理解为民宿提供了住宿空间、设计环境装饰、提供书架等硬件设备,而图书馆可以提供图书资料、借还设备以及各项服务活动。因此,图书馆嫁接民宿资源实现“阅读”注入民宿。阅读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和知识传播方式,使得民宿具有优雅的文化氛围、怡情的文化内涵。文化和旅游被有效地融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旅游对图书馆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典型案例分析、图书馆研学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旅游项目开发、图书馆空间设计和社区旅游关系等方面。周金元等(2024)对民宿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民宿图书馆经营者的基本情况、经营位置、空间环境设计、实体藏书数量和类型、民宿图书馆开展活动情况、民宿图书馆品牌营销情况等,提出优化民宿图书馆布局和提升空间功能、整合资源提供多元服务、推动各方力量协作、提升品牌和完善制度等对策。陈锋平等(2020)对桐庐县“公共图书馆+民宿”的实践进行了考察,从统一规范管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和加大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纵览学界研究,对民宿图书馆建设机制和发展路径的学理讨论并不多,未来亟须借助文旅融合的理论解读民宿图书馆的构建逻辑,为民宿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民宿图书馆的建设意义

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自2022年以来,民宿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这一现象隐含了民宿图书馆建设的政策背景、实践价值、文化意义,为探讨民宿图书馆建立机制与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是文化振兴,文化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民宿图书馆的建设将成为外来游客、当地居民的阅读空间和休闲场所,同时是游客和居民交流互动的场所。在民宿图书馆中,游客可以更好地体验乡村传统、感知地方知识、了解族群历史。民宿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同时,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此外,民宿图书馆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阅读将有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外,民宿图书馆因其富有地方特色的室内外装修设计成为“网红”的旅游打卡点和新的乡村文化地标。

从经济发展角度拓宽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着力点是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其中,民宿是乡村经济增长的引爆点,是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有效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阅读成为民宿新的吸引物和引致消费的途径,提升民宿消费的附加值。因此,民宿图书馆成为民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从公共福祉角度发挥图书馆公益价值

扩大信息服务、阅读服务等公共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民宿图书馆是图书馆走进乡村、走进社区的最佳实践,有利于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提升自身影响力、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公益价值,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提升村民和游客的福祉。

从游客体验角度提升旅游消费价值

民宿图书馆是图书馆与旅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整个民宿旅行的过程中,入住民宿是最为放松的旅游体验。入住期间,游客可以享受“无忧无虑”“发呆”的阅读时光;也可以查阅出游攻略,使游客在旅行、度假过程中“心中有谱”,更加有信任感,进而激发消费需求。

民宿图书馆创造了一个新的心理体验,使阅读成为入住民宿游客的旅游体验的一部分。霍金在《十问·霍金沉思录》中写道,“哈姆雷特说,我有可能被束缚在果壳之中,但把自己视为无限空间之王。虽然我们人类在身体上非常受限,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但我们的思想可以自由探索整个宇宙,并勇敢地去,甚至连星际迷航都不敢造访之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造访无限空间的心灵旅行,在民宿图书馆所营造的特殊空间和氛围中,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民宿图书馆建立机制

借鉴文旅融合理论,从资源和产品两个视角提出民宿图书馆的建立机制,参见图3。

资源视角下的文旅融合与民宿图书馆

文化本身具有身份特征,有地方文脉的传承和记忆,而旅游是旅游者自我构建的过程,同时是在寻找个人和社会群体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文化因此具备了旅游吸引物属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两者相互作用使文化变成旅游资源,且以此演化为旅游资源的文化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作为典型的文化产品,图书馆的核心载体——图书也愈加多样化,主要包括更加丰富的纸质资料和更具科技特征的线上资源。从资源视角看,民宿图书馆作为新型文化空间和文化资源为游客以及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体验。

产品视角下的文旅融合与民宿图书馆

从产品的视角分析,文化必须产品化才能不断被加工和生产。旅游产品给游客提供特定的经历和心理体验,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旅游产品或者文化产品更多是追求体验的真实性和可记忆性。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集成的有形空间,更多地提供了与空间链接的特定记忆,是休闲阅读,是一种心灵放松和寻找自我的场域,是精神家园。对应的民宿也从逗留和居宿的角度丰富了人们的休闲需求,成为人们生活之外的“远方的家”。当精神家园和“远方的家”重合时,游客会有特定的体验感知和美好的书香记忆。因此,民宿图书馆提供的产品是阅读旅行,是阅读记忆,并以此实现旅行和图书双重视角下的多重功能。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资源视角下民宿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1.挖掘乡村民宿特点,以民宿图书馆彰显地方文化

建设民宿图书馆需要依靠现有的资源禀赋,挖掘民宿自身特色,凸显地方文化,打造“一民宿一特色、一民宿一主题”,根据民宿所在的乡村传统文化以及民宿特质建设不同主题的民宿图书馆。例如,青田县着重推出了9家不同主题民宿图书馆,有红色主题民宿图书馆、农耕主题民宿图书馆、隐居民宿图书馆等,这些不同的民宿图书馆的建设将更好地利用地方资源禀赋,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因此,基于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知识,借助名人档案资料与地方志资料,深化地域文献资源建设,打造图书馆领头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增加与游客的互动,让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地方依恋,是传承乡村文脉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游客自身体验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手段。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以民宿图书馆发挥旅游功能

民宿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也是极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民宿图书馆应该依托民宿发展图书馆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发挥旅游信息传播和分享作用,也可以增加游客的亲子阅读时光,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另外,民宿图书馆还可以和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其他要素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组合。民宿图书馆可围绕图书展开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如旅行游记创作大赛,火爆图书签名销售活动、文创产品的创意活动等,不断增强阅读活动的多样化、休闲化和体验化特征。

3.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以民宿图书馆提供共建共享价值

公共图书馆需要对文献资源、场馆资源、教育资源、文创资源等特色资源进行重新盘点和统合,进而作为新时代的文旅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民宿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扎根并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图书馆与民宿之间需要建立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图书馆为民宿消费者提供阅读服务,民宿为图书馆搭建有形空间以及阅读推广市场。图书馆资源进景区能让旅游场所成为文化的活动地;“图书馆+”空间发展模式能让旅游休憩成为文化载体,让居民、游客在其中汲取文化营养。其次,读者之间的共建共享。读者群体除了游客以外,还有当地居民以及各方组织机构,他们因民宿图书馆而聚集并分享阅读感受,交流旅行信息;还可以捐赠书籍和资金,或者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推进地方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统合,需要不断创新文旅融合的切入方式,实现载体的创新、功能的拓展、资源的共享,最终助推文旅事业发展。

产品视角下民宿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1.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创新图书馆产品类型

充分利用5G、AR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民宿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内容创新,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水平。在民宿图书馆中建立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信息搜索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图书资源在手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平台上的传播与共享。在民宿配置可移动的电子图书借阅机,读者可以随时扫码获得所需图书资料,把可移动的民宿图书馆推广给更多的读者,从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民宿通过微信、抖音等第三方社交平台,建立图书馆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及和读者的互动机制,实现图书资源的线上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民宿的入住率及图书的利用率。

2.融入全民参与理念,扩大产品使用群体

以全民参与为宗旨,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把旅游景点与各地的民宿图书馆串联起来,形成了奔赴“诗和远方”的独特的文化之旅。此外,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民宿图书馆空间设施再造,打造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休憩地,完善图书馆研学旅游体验中心。

民宿图书馆是游客和当地人共同享用的文化设施资源。对游客而言,图书馆满足游客的学习需求,因层累丰富的地方知识而成为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对于乡村居民而言,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的收藏和阅读空间,也是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的场所,还是当地举办集会、庆典等活动的地方,逐渐演变成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

3.推进文旅融合理念,提升民宿图书馆的服务体验度

民宿图书馆可积极探索“文创+”发展路径。把目的地名人文化、民宿风情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图书馆的主题设计、空间设计以及纪念品设计,从而提升民宿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举办一系列图书阅读或者节事活动,开展“文创+非遗”体验项目,不断增加民宿的活力和特色,提高游客的休闲满意度。此外,可着力打造有乡土气息或都市潮流的网红民宿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游客们向往的文化景观,凸显其旅游功能,丰富人们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旅融合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途径,在解析民宿图书馆建立机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图书馆发展新路径。民宿主人和图书馆可从资源与产品等角度推进民宿图书馆建设、运营,也需要不断探索民宿图书馆品牌的扩散模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在丰富旅游体验和文化供给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广州加快岭南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市建设研究:基于粤菜话语体系”(项目编号:2023GZYB66)。

(作者单位:黄伟钊: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唐金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标签:  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