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现以“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首先介绍了湘潭市“图书馆+公园”全民阅读推广模式现状,其次分析了“图书馆+公园”全民阅读推广模式面临的挑战,最后总结了“图书馆+公园”全民阅读推广模式优化策略,从业态融合、互联合作、科学技术、馆员发展等方面提出公园图书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模式,能帮助各组织结合自身图书馆的特点及地方特色,探索出一条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文旅融合阅读推广之路。
《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相结合,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机构的整合。中国图书馆协会印发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24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重新发现图书馆,共享当代文明”这一主题,强调了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于2024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围绕“共建书香社会 共享当代文明”这一主题,通过阅读推广、主题发布、春城书香长廊等系列活动,不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形成书香中国的良好风气。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民阅读工作的具体目标。该文件指出,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将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使得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国民综合阅读率显著提升。因此,在文旅融合的宏观视域下,公园图书馆如何更为有效地推进阅读推广工作,已然成为一个亟待学界与业界深入思考并开展系统性研究的全新课题。
研究综述
文旅融合时代阅读推广相关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模式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EBSCOhost系统全文网络数据库”,以SU=文旅融合*阅读推广*公园为检索式,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最终匹配到5条符合要求的参考文献。其中,周芸熠等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提出以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公园这类城市公共空间,并将其纳入“公共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模式,探讨其全新内涵。张磊等认为为构建可持续且高质量发展的“图书馆+景区(公园)”阅读推广模式,未来需对景区公园类型进行精准定位,同时明确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何敏霞等阐述了文旅融合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以“对川书院粤书吧”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图书馆+景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林清指出“图书馆+景区”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顺应了“跨界发展”的理念,是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良好契合点。郭春燕在分析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背景后,指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正蓬勃兴起,其中“图书馆+公园”模式是典型代表之一。
当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图书馆+公园”的阅读推广模式以及公园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意义探讨,对于地方公园图书馆建设、管理及服务开展的专题工作鲜有总结和探讨,专题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做好发展规划亟须深入思考和研究。
公园书吧概述
公园书吧通常是指设立于公园内的“书屋”或“书吧”,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优美自然环境中的文化信息服务场所。公园书吧既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统筹建设,又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或是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与传统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模式有所区别,公园书吧属于非传统公共图书馆的范畴,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创新与拓展。
公园20分钟效应
公园20分钟效应是指人们每天只需花20分钟在公园里或周围的自然景观中,就可以使自身的情绪得到极大改善并缓解压力,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质。这一效应的科学依据来源于多项研究,其中包括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文章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mmediately after urban park visit,结果表明,公园访客参与者的SWB、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在参观前后有显著提高。公园访问的持续时间与SWB得分呈双变量关联,并且在控制公园和年龄变量后,与生活满意度得分的提高独立相关;20.5分钟的公园访问预测了生活满意度提高的最高总体准确率(64%)。
湘潭市“图书馆+公园”全民阅读推广模式现状分析
雨湖公园书吧
雨湖公园书吧的设立旨在提供一个集阅读、休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空间,增强公园的文化氛围和公益性。书吧内部设施完善,拥有藏书量达1万余册,覆盖园林、文学、少儿等领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阅读需求。书吧内部设计精致,设有深红色的长弧形主体书架,并被隔成多个小格,每格都摆放着崭新的书籍和精巧的陶瓷工艺品。此外,书吧还配备了沙发、笔墨纸砚等,市民在享受免费阅读的同时,可以练习书画、展露棋艺。通过举办各种小型展览和文化活动,如花卉、书画、摄影展等,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白石公园书吧
白石书吧被绿树环抱,设计风格简约、古朴,灰色调和原木质感搭配,舒适自然,营造出独特的中式美学。书吧大致规划为图书区、沙龙活动区、水吧区等,并设有半独立的卡座,作为有声阅读区,这是书吧的核心功能区。白石书吧馆藏超过万册图书,种类多样,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在此借阅。书吧内还设置了多功能的空间,包括办公、会议场所。白石书吧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手工课堂、自然教育、故事会等。白石书吧是一处结合了阅读、音乐、文化沙龙等多功能服务的场所,同时针对学生群体定期推出年轻、个性、时尚的图书专架,提供了一个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平台,使得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体验。
菊花塘公园书吧
菊花塘公园书吧也被称为“菊园书吧”,是湘潭市区公园中规模最大的书吧之一,占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目前藏书量超过3000册。书籍类别丰富,包括经典国学、少儿读物、中国名人等领域,书吧内部设有多个功能区域,如图书阅读区、文化交流区和休闲区,旨在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书吧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致青春·悦享读书会”“菊韵诵廉·品读书香诗情”读书分享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建设,增强了市民的阅读兴趣。书吧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书香换花香·绿意扮生活”活动,鼓励市民捐赠闲置书籍以换取绿色植物,既促进了书籍的循环利用,又美化了生活环境。
湖湘公园书吧
湖湘公园书吧也称为“南轩书吧”,该书吧占地面积逾百平方米,内部装饰典雅温馨,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室内布局设有双排书架,将空间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各区域均配备藤制座椅和小型茶几,供市民静坐阅读。书吧目前藏书超过1000册,涵盖园林、文学、少儿等类别,同时配备文房四宝。书籍来源多样,由书吧自行采购、图书馆捐赠、本地作家赠书以及“书香换花香”等途径所得。市文联和市作协联合向市城管局园林部门捐赠图书,供市民免费阅读,其中包括本土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分配到各大公园的书吧。
和平公园书吧
和平公园书吧作为公园内的重要文化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宁静和谐的阅读环境。书吧内部环境优雅,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包括园林类、文学类、少儿类等图书,藏书量超过1000余册。书吧的设立旨在提供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供市民和游客在休闲之余进行阅读和学术交流。通过书吧的建设,和平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也成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平台,增强了公园的文化品位和公共价值。
杨梅洲公园书吧
杨梅洲公园书吧面积约100平方米,目前藏书约400册,涵盖文史、生活、园林、儿童读物等各类书籍,主要以图书馆赠书与采购书籍为主。杨梅洲公园书吧计划与市图书馆合作,定期更换藏书,为市民提供持续更新的阅读资源。书吧内还配备了文房四宝、围棋、跳子棋等设施,供游客在阅读之余进行文化休闲活动。书吧环境清幽,布置精致,书架倚墙而放,集游园、观花、阅读、休闲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服务和更多的“绿色福利”。
“图书馆+公园”全民阅读推广模式面临的挑战
阅读推广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运营管理经费不稳定
公园图书馆应从财力、设备、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以保证其优质的阅读推广服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许多公园图书馆都能定期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但是相应的服务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公园图书馆一般以当地政府部门为主导,各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吸纳适当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作。公园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其可支配的经费十分有限,用于阅读推广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许多阅读推广活动因经费不足而未能成功开展,或开展后未能取得理想效果。
阅读推广模式较为单一,资源更新速度缓慢
读者在年龄、学历、兴趣、阅读偏好上都有较大的差别,若继续采取“定点式”的阅读推广模式,受众面窄且宣传力度也会受到极大限制。由于阅读推广的内容、形式并未对读者产生吸引力,从而影响了阅读推广的效果。很多公园图书馆没有积极进行创新,也没有扩展阅读推广的渠道,仅将阅读推广作为一项硬性工作,服务意识不强、未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准确把握。同时,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更新速度缓慢,是目前公园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阅读推广模式趋于传统形式,融合新技术发展不足
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AR)、人脸识别技术、安全监控系统、有声数字阅读等多种沉浸式、智慧化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力和用户体验感。公园图书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和客流的独特性,将新兴科技应用到日常服务中,有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智慧文化服务模式。当前,公园图书馆缺乏现代化设备,如自助借还机、期刊借阅机、AI馆员导航、检索机器等,不便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公园图书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但结合的力度、深度仍存在不足。
阅读推广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公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承担公园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公园图书馆馆员大部分是属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人数有限且其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大不相同,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组织公园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也无法提供系统化、持续性的专业服务。他们对阅读推广的流程和方法不熟悉,对旅游资源不够了解,无法实现阅读推广与旅游宣传的有效融合。
“图书馆+公园”全民阅读推广模式优化策略
以业态融合为抓手,创新搭建阅读空间场景
公共图书馆需持续拓展融合路径并优化融合策略,将“图书馆+公园”这一阅读推广模式提升至全新高度,以此推动我国全民阅读事业朝着健康且有序的方向稳健发展。一方面,借助“馆店合一”与“馆企合作”的创新性空间布局及运营模式,培育新型城市阅读综合体,催生新型共享经济业态。这不仅有助于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还能为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新活力。通过“图书馆+公园”模式将公园图书馆文创产品的陈列、零售融合,将阅读推广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阅读环境,从而实现阅读和文化空间多种经营形态的共生共存。
以互联合作为目标,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公园图书馆可与当地的市图书馆、文旅局、景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在这些部门的官网中设置“阅读推广服务”版块,在公园图书馆官网中设置“旅游资源简介”版块。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不论是浏览哪个部门的网站,都可以实现对阅读的推广。同时,公园图书馆可以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短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将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使文献资源得到高效传递,提升阅读推广服务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市民和游客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图书资源,了解本地风土人情。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积极赋能智慧阅读项目
在当前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公园图书馆需紧密贴合科技发展需求,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科技成果进行系统性整合。同时,依据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配备适配的现代化阅读设备,从而持续优化智慧化阅读生态。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开展讲座沙龙、文化走读、研学教育等多元化宣传活动,使市民能够打破空间限制,足不出户即可领略自然景观、探索历史文化、积累知识储备。此外,还应进一步拓展功能更为完备的智慧书房与智慧空间,采购智能书架、数字阅读大屏、机器人馆员等多样化的高科技设备,深度融合优质阅读资源与沉浸式智能交互体验,构建全新的阅读服务模式。
以馆员发展为导向,强化专业服务管理水平
无论是提高阅读推广的服务水平,还是满足公众的阅读需要,都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的阅读推广团队。在增加公园图书馆馆员人数的同时,要重视每位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在文旅融合视域下,公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阅读推广经验,还要定期参与培训,熟悉当地的特色优质旅游资源,学会整合旅游资源和图书资源,将公园景区作为一个阅读推广的阵地。同时,要对公园图书馆的评价和激励制度进行完善,把阅读推广的效果纳入公园图书馆馆员的评价系统,对积极参加前期阅读推广活动并且成功完成了阅读推广工作任务的馆员,应该予以表彰或者奖励,以此激发公园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阅读推广的角度出发,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重要平台的公共图书馆与作为生态文明核心载体的公园相结合,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复合空间的价值,又能为其提供多样化的体验价值。公园图书馆应该抓住当前文旅融合的契机,激发资源的创新融合,努力建设、推广和发展“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共同体,从而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水平,为城市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