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韵 图书馆谱新程

known 发布于 2025-09-11 阅读(4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旅融合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与旅游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满足高质量文化需求,并积极延伸其功能促进文旅融合的发展创新,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图书馆具有保存文献、管理图书、整合资源等传统功能,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图书馆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传统功能,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的职能逐渐趋于多样化。本文总结了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及延伸功能,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功能延伸的优秀实践案例,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现实困境,基于困境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出路,为推动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度假、旅游成为新的流行趋势。我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同时,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我国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为一体。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旅游模式,通过注入文化的方式,形成旅游发展新业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文旅需要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如今,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冲击与挑战,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发展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对图书馆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需要积极发挥其功能价值并延伸其功能,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而许多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存在滞后性、同质化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应大胆创新多种途径和模式,积极带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公共图书馆功能及延伸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大众来说,最传统的图书馆具有以下三点基本功能。一是保存及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图书馆一直扮演着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角色。它们是知识的宝库,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图书馆通过古籍修复、保存文献与手稿等,收藏了人类文明各种珍贵的资料,并以文字的形式为大众呈现,对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不仅对文化进行了保存,还有助于文化的长久传承。二是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图书馆是知识的聚集地,每当我们进入图书馆时,都会被整齐有序摆放的图书所震撼。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书籍,需要对成千上万的图书进行综合管理,这是其最基本的职责。通过对各类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和书籍等进行分类整理、编排归类、保存维护与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锁定所需图书,图书馆为用户查阅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三是提供借阅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知识服务平台,旨在打破时空界限,向所有需求者传递知识与信息。图书馆为大众提供借阅服务,在图书馆可以查找所需图书及文献资料,满足用户信息共享的需求,让用户感受知识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不再是单纯的获取文献的场所,不再拘泥于其传统职能服务,而更多的是作为宣传文化、休闲娱乐的多元空间存在,其功能也在不断延伸变化。不同于传统职能,现今的图书馆职能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和发展。本文主要将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分为以下五大类。一是设置专区展览馆。在图书馆内部设置专门区域,包括文物展览厅、主题分馆等。部分高校图书馆还会在内部设置校史馆,以生动的展览方式将知识呈现在人们眼前,以丰富人们的认知。例如,广州图书馆非遗主题分馆、宁波市图书馆与宁波市旅游局携手打造的“人文地理馆”。二是开展社会项目。图书馆通过开展公益性讲座、读书会活动、阅读推广活动、培训项目等公益性项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维护社会形象。例如,敦化市图书馆的“寒假义务小馆员”活动,旨在培养读者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贵州省图书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旨在提升乡村儿童的阅读素养。三是打造休闲空间。一些公共图书馆具有咖啡馆、奶茶馆、餐厅、亲子活动室等休闲娱乐场所,为公众提供了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公众的休闲需求。例如,上海图书馆东馆设有咖啡厅,阜阳市图书馆设有亲子活动室。四是打造特色创意空间。一些公共图书馆会配置演播室、音乐厅、研讨室、科技展览、影音室、文创中心等空间,为用户提供不同活动的交流场所,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增强用户黏性。例如,贵州省图书馆设有音乐赏析室和影音室,扬州市图书馆设有文创中心。五是打造城市名片。公共图书馆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魅力,其独特的建筑形象与造型吸引了人们前往“打卡”,推动城市旅游发展走向新高潮,具有代表性的有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武汉图书馆等“网红”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功能延伸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在保留传统功能的同时,对其进行延伸,无论是对图书馆自身的整体发展,还是对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图书馆延伸和拓展其功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图书馆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做出行动,不断地更新变化,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集学习、研究、娱乐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二是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全面发展。如果图书馆只是拘泥于其传统功能,可能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冲击,难以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稳定其地位。图书馆通过延伸其功能,为公众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把握用户的需求,增强用户黏性,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益,拓宽其服务领域,增加其服务内容,提升其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促进了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长久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图书馆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不能丢失保持传统功能服务的初心,在传承传统功能服务的基础上,应积极拓展延伸其他职能,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三是带动社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扮演着公益性文化场所的角色,承担着社会责任与义务,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牵动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流动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使很多偏远地区的人也可以获取知识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文化差距,还促进了社会公平;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明信片,蕴含了城市发展的风貌,体现了城市魅力,打造了文化地标。“网红”图书馆的出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旅游“打卡”,带动了城市旅游产业及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在传播知识、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需要兼顾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

文旅融合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功能延伸优秀实践案例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积极延伸其功能,将图书馆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就目前来说,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延伸功能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旅游”和研学两种形式。此外,图书馆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历史文化信息展览及相关书籍展示、开展文旅主题读书活动、提供面向游客的旅游信息咨询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游客提供丰富而深入的旅游历史文化信息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公共图书馆界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时,广泛采纳了“图书馆+旅游”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具体涵盖了“图书馆+景区”“图书馆+特色民宿”“图书馆+精品酒店”“图书馆+文化餐饮”“图书馆+城市公园”以及“图书馆+便捷交通”等一系列“图书馆+N”的多元化融合形式。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作为成都图书馆的主题分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府艺术公园中,巧妙地将阅读、休闲、旅游与艺术体验融为一体,打造了别具一格的旅游阅读空间。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成都的“书香新地标”,并在2021年获得成都“年度十大空间”榜单的殊荣。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超长延时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不仅展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公园”理念的生动实践,还以其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与装饰、智能化的服务设施以及多功能区域的精心规划,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的成功实践,为全国图书馆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积极推动并展示了图书馆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在“图书馆+”模式下还有许多典型实践案例。在“图书馆+景区”方面,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携手共建“清新书苑”,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阅读体验;浙江嘉兴则打造了“红船·中心书苑”,将红色文化与书香氛围相融合。在“图书馆+民宿”方面,佛山市图书馆的“旅图·晓读夜宿”项目和赣县区图书馆的“半江霞”民宿,将图书馆的功能巧妙融入民宿,让旅客在享受住宿的同时能够沉浸在书海中。在“图书馆+酒店”方面,实现了图书馆与酒店的完美结合。例如,大兴区图书馆与大兴国际机场木棉花酒店联合打造的“兴途馆”阅读空间,以及成都图书馆与成都文旅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德门仁里精品酒店推出“城市阅读新试点”。在“图书馆+餐饮”方面,通过打造独特的餐饮品牌,为读者提供餐饮服务。例如,广州的“岭南书店”推出了“醉美茶聊”品牌,乌海市的“阅遇书吧”也是此类模式的典范。在“图书馆+公园”方面,主要在公园内设置了书屋等阅读空间。例如,深圳市罗湖区图书馆与洪湖公园合作,在公园内设置了阅读区;睢县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开进当地文宝公园;合肥市石台路公园的“绿野书屋”,让市民在休闲散步的同时,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在“图书馆+交通”方面,将图书馆延伸至公共交通领域。例如,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出“巴·掌书”智能图书借阅柜,东莞图书馆联合松山湖公交公司共同打造“书香快线”阅读专线,以及国家图书馆联合京港地铁打造的移动阅读空间“M地铁·图书馆”,为乘客提供了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其中首次提出研学旅游的概念,将研究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在旅行的同时,起到教育性的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公益性场所,在研学旅行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旨在让学生在旅游中获得知识,在研学中深化学习。公共图书馆在研学旅游方面积极将学习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资源,使学生在旅行中掌握不同的文化。在我国,众多公共图书馆都实施了研学旅游的项目。例如,白银市图书馆的“再发现”研学之旅,余杭区图书馆的“余悦书香走读之旅”系列研学活动,银川市图书馆的“悦读书 悦旅行”青少年研学系列活动,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相继开展的研学活动,将文化、旅游、研学三者相结合,吸引公众参与,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文旅融合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问题及出路

发展问题与困境

经过以上分析发现,目前,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及发展困境。首先,公共图书馆在景区、民宿等区域为游客开设了图书馆书屋、流动书车进景区等项目,但现实情况可能是游客在景区内缺乏大量时间沉浸式地读完一本书。又由于游客大多来自外省,存在外借困难,这会导致景区书屋存在闲置、形式主义等问题。其次,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形式上缺乏创新,由于各图书馆纷纷效仿优秀图书馆案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开展形式和内容上差异较小,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游客参与。最后,公共图书馆在智慧文旅方面缺乏探索与实践,未将科学技术与文旅相融合,缺乏数字化服务,难以为用户提供更完美的文化体验。

解决出路

面对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图书馆需要及时解决调整,才能更好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挥其功能价值,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对此,为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文旅融合相关服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自制景区内的城市历史文化小册子、扫码看书了解景区等,相较于整本书籍,不仅能方便游客们通过快速浏览了解知识,还便于携带,从而达到宣传效果。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联合景区及旅游相关部门,在景区内通过放广播、扫二维码听景区历史故事、扫二维码看电子书籍、电子屏显示器播放历史故事、举办展览等,从而达到文化宣传推广的效果。

其次,公共图书馆要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依据本地特色文化完善旅游服务机制。在保持图书馆本质的同时,延伸文旅服务功能,创新文旅融合形式,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为了避免同质化问题,图书馆需要在开展项目前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了解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以特色地方文化为主创新文旅融合服务的发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有趣的活动吸引游客。

最后,信息传播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也要顺应趋势,积极在智慧文旅方面进行拓展研究,加快数字化建设。图书馆要善于利用技术延伸功能,通过VR、AR等技术将历史文化知识更生动地呈现给游客,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旅游体验效果,从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图书馆是连接文化和旅游之间的桥梁。如何将图书馆的功能价值发挥到最大,以便更好地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浪潮,成为新时代图书馆更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通过延伸其功能,能更好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虽然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通过不断改进,相信在不久之后会实现更加优质的旅游文化服务,促进图书馆与旅游产业共同繁荣与进步。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标签:  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