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花生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456)

摘 要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河南省新蔡县已形成较大种植规模。但由于病虫害的严重威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农民收益。开展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有助于从源头减少农药使用,实现花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新蔡县加强花生病虫害防治,降低防控成本,提升花生产量和品质,以当地花生种植实际为切入点,分析新蔡县花生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提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防治;河南省新蔡县

中图分类号:S435.6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12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部,总面积1 453 km2,辖3个街道、11个镇、9个乡,总人口130万人,常住人口82.38万人。新蔡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 ℃,年平均降水量885.85 mm,热量和降雨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作为河南省财政直管县,新蔡县有98 666.67 hm2耕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新蔡县大力发展优质花生产业,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病虫害发生严重,给花生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开展花生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对于新蔡县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新蔡县花生种植概况

新蔡县作为河南省优势花生产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宜花生生长。近年来,新蔡县大力推广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花生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据统计,2020年新蔡县花生种植面积达22 000.00 hm2,2021年增加到23 333.33 hm2,2022年进一步扩大到25 333.33 hm2。同时,新蔡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22年新蔡县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80%。新蔡县分布有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能够自主提供优质种源。在产业布局上,新蔡县将花生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设了一批花生产后加工设施,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综合效益,花生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尽管新蔡县花生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连作重茬、病虫害源头未根治等,病虫害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加强新蔡县花生常见病虫害的系统防治,对于实现花生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至关重要。

2 新蔡县花生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2.1 常见病害种类及危害

2.1.1 叶部病害

叶部病害是新蔡县花生生产中常见的一类重要病害[1]。其中,花叶病和叶斑病危害最为严重。

花叶病由病毒引起,是新蔡县花生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早期危害症状是花生幼苗叶片过小变形,有规则的黄绿相间条纹;在开花期,叶脉和叶肉颜色异常,出现不规则黄绿相间块斑;后期病叶呈深绿色,散布不规则病斑[2]。花叶病会影响花生植株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减产20%~30%。

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发病初期,花生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斑块,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叶斑病在雨季条件下易暴发蔓延,会造成花生叶龄期缩短,影响光合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积累,降低结荚率,导致严重减产。

2.1.2 根茎部病害

新蔡县花生根茎部病害中属紫纹羽病和果腐病最为常见。

紫纹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先从花生根尾部细根发病,逐渐蔓延至主根系和根基部。病株根系表面会形成白色、粉红色直至紫红色的绒状子实体。紫纹羽病会阻碍花生植株正常生长,使叶片逐渐发黄脱落,根系腐烂,最终导致整株枯死。紫纹羽病对花生荚果的危害在于发病初期使荚果变褐腐烂而无法形成籽粒,后期使健康籽粒变小皱缩,严重时使果实外壳脆裂。

果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花生的果实品质和产量。果腐病有重茬暴发特点,在雨水较多年份发病更加严重。危害症状表现为花生荚果逐渐腐烂变色,轻则果实变小发硬、果皮发黄发育不良,重则整个荚果变为深黑色、腐烂变质。

2.2 常见虫害种类及危害

2.2.1 吸汁害虫

新蔡县花生吸汁害虫中蚜虫和叶螨最为常见、危害最严重。

蚜虫以花生嫩芽、嫩叶及花萼管为食,吸食植株汁液造成直接危害。幼龄期蚜虫还会钻入土中,为害花生地下芽和根系。一旦蚜虫密度过高,不仅会使花生植株生长迟缓、叶片皱缩、开花减少,严重时还会导致全株枯萎。同时,蚜虫排泄的蜜露会滋生霉菌,引发黑胫病。

叶螨是微小的吸汁性节肢动物,主要为害花生幼嫩叶片。叶螨在花生叶肉层组织内吸食,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或斑纹,严重时叶片龟裂、畸形,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导致植株矮小、发育延缓。叶螨虽个体微小,但由于繁殖力极强,一旦暴发可对花生造成严重危害。

2.2.2 地下害虫

蛴螬和花生新黑地蛛蚧是新蔡县花生常见地下害虫。

在新蔡县,蛴螬一般在7月上中旬开始活跃,主要啃食花生幼嫩果针和幼果,严重时将整个果针咬断。蛴螬一旦暴发,可造成大片花生空荚、绝收。

花生新黑地蛛蚧俗称“钢球虫”,其幼虫会钻入花生根部外表皮层,吸食根系汁液,导致植株营养缺失、生长迟缓,严重时根部肿大畸形,出现“球根”症状,植株矮缩、黄叶,整株落叶枯死,给花生生产带来重创。

2.2.3 食叶害虫

除了吸汁害虫和地下害虫,一些食叶性害虫也会对新蔡县花生生产造成一定危害。其中,棉铃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不仅能啃食花生幼叶,还会啃食花萼、花冠和嫩荚,造成落花落蕾、空荚等。一旦棉铃虫密度过大,可使整片花生田长势受阻、产量大幅降低。斜纹夜蛾和银纹夜蛾则会大量啃食花生幼嫩叶片,严重时将整株植株啃食殆尽,导致绝收。此外,甜菜夜蛾等食叶性害虫也会对新蔡县花生生产造成一定破坏。

3 新蔡县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深耕翻土

新蔡县地处冲积平原,土层较厚,通过深耕翻土可有效破坏病菌、虫卵的潜伏环境,将它们暴露于阳光和低温之下,从而达到灭杀的目的。具体操作时,在春季气温回升前(3—4月),选择晴好天气,用大马力拖拉机配重型深耕犁在田间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 cm。若遇板结严重的地块,则需要反复翻耕2~3次,耕深不宜过浅,否则病虫害防除效果将大打折扣。

3.1.2 合理轮作

连作会导致土传病原菌和害虫在田间不断积累,给花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在新蔡县花生主产区,应严格执行3年以上的轮作间隔期,建议采取“花生-小麦(或玉米)-棉花”的轮作模式。在花生收获后,立即种植小麦或玉米,间作期可有效阻断病虫害在田间的传播;小麦/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抗性较强的棉花,可进一步降低下一年花生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实施轮作不仅能中断花生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还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花生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1.3 科学施肥

新蔡县花生种植应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合理施肥不仅能提高花生产量,还能增强花生植株抗性。基肥应占总用量的80%~90%,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2 000~3 000 kg,配合40~50 kg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花针期进行,每667 m2施用过磷酸钙20~30 kg和优质圈肥300~500 kg。考虑到当地土壤缺钙、缺硼的特点,建议在花生盛花期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每7~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提高花生抗病能力[3]。为提高根瘤固氮效率和增强植株抗逆性,可在花生苗期喷施0.1%钼酸铵溶液。

3.2 生物防治

3.2.1 天敌生物利用

针对蚜虫等吸汁性害虫,可人工饲养和周期性投放食蚜蝇、草蛉等天敌。食蚜蝇是重要的蚜虫天敌,幼虫和成虫均以蚜虫为食,每天每只食蚜蝇可捕食300~500头蚜虫。建议在花生开花期前,每667 m2投放50 000~80 000头食蚜蝇幼虫,配合每2~3 d喷施1次盐糖蛋白酶浓缩液,可持续发挥食蚜蝇对蚜虫的捕食作用。草蛉是重要天敌昆虫,不仅以蚜虫为食,幼虫和成虫还可捕食棉铃虫等害虫。在5月上旬,可每667 m2投放15 000头草蛉幼虫,同时可配合诱蚜剂使用,吸引草蛉产卵和滞留,加强防虫效果。此外,对于地下害虫如蛴螬防治,可利用食虫虻、臀钩土蜂等天敌,每667 m2释放1 000~1 500头。

3.2.2 施用生物农药

对于花生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防治。枯草芽孢杆菌不仅能有效抑制真菌引起的病害,还对细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花生植株发病时,用10亿CFU·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雾,7~10 d后根据病情补喷,连喷2~3次。对于蚜虫、蛴螬等虫害,推荐使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苏云金杆菌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兼有驱避和干扰虫体发育作用。建议在花生盛花期和结荚期,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每5~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4]。此外,对地下害虫可配合使用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3.3 物理防治

3.3.1 覆盖地膜

在新蔡县花生生产中,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有效预防蚜虫、蛴螬等害虫的入侵。银灰色地膜具有反光驱避特性,能够干扰害虫的判断和行动。覆膜时,先在地表摊铺地膜,两侧压实固定,确保膜面无破损空隙。花生播种时适时进行穿孔播种,并在花生移栽或出苗后适度开沟通气透光,将地膜全程覆盖至花生收获前30 d左右开始捋膜。

3.3.2 灯光诱捕

利用多数害虫对黄绿光具有正趋向性的特点,可在花生田间设置黄色钢化玻璃灯管诱虫灯,配合粘虫板或浸渍杀虫剂水盆等诱捕装置。一般每0.67~1.00 hm2设置1盏诱虫灯,诱虫灯离地距离控制在1.5~2.0 m,灯管功率40 W左右。在花生主要虫口高峰期(6—8月),需要加密布设灯具。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实施针对性防治的传统方式,但进行化学防治时,必须严格控制用药种类和用量,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对花生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可有效预防种子带菌和土传病害,为后期良好发育打好基础。对于新蔡县常见的花生种传病害如立枯病、茎腐病等,可采用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有效预防上述病害[5]。对于花生立枯病的防治,也可选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3~4 h,有效杀灭病原菌。对于虫害,可选用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或1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预防蛴螬、线虫等虫害。针对蚜虫,可采用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具有较长的保苗期。

在花生幼苗期,可喷施30%蚜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每7 d喷施1次,防治蚜虫;在花生盛花期,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10 d喷施1次,预防叶斑病等病害;花生结荚期是病虫害关键防治期,需要轮换喷施25%溴氯菊酯乳油1 000倍液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 d喷施1次,防治棉铃虫、蚜虫等害虫;花生收获前20 d,选用低残留安全农药,如25%快杀灵乳油1 000倍液或50%避蚜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施,每7 d喷施1次,防治残留虫口。施药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保证花生产品

安全性。

4 结语

新蔡县花生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构筑多重防线。同时,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通过全方位、系统化的防治,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遏制花生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而且能够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最大限度确保花生的质量安全和丰产丰收,为新蔡县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梅.花生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5):37.

[2] 李萌,乔勇,王磊.花生高产优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4,42(8):55-57.

[3] 王玲.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3):60-61.

[4] 刘岩,毕振宇,王朝阳,等.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4(1):28-30.

[5] 曹立耘.花生播种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J].农村新技术,2024(4):2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刘效俊(1976—),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2544457907@qq.com。

标签:  花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