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34)

摘要:回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是一个由民间和学者自觉保护到以政府主导、政策制订、全国系统性全面保护的过程。每一个“非遗”技艺都是智慧的结晶,故对其进行当代转化、创新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43个,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全国有3610项国家代表性项目收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3057名传承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那么如何从“非遗”大国转变为保护和传承“非遗”强国,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在保持工业大国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始终处于文化强国之列,本文对从联邦到各州各个层面有助于“非遗”发展的对策举措进行梳理总结,希望为我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德国文化体系概况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拥有不同级别的政府:联邦政府(即国家当局、议会等)——联邦州(自治州)——地方当局(城市、直辖市、区)。德国宪法也就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称《基本法》)。《基本法》中规定了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责任和权限的划分,《基本法》第30条将包括文化事务在内的大部分权力赋予了联邦各州“行使国家权力和完成国家任务是各州的责任,除非本基本法作出或允许任何其他规定”[1]。因为目前还没有基本法条款将文化领域的责任转移至联邦政府,所以,文化事务被视为“各州自治的核心”。因此,各州作为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公共行为者,有责任制订相关法律、确定自己的文化优先事项、为各自的文化机构提供资金并促进重要性的项目等权力。除联邦和州政府外,地方当局,即各城市和地区也有具体的文化事务责任,这体现在《基本法》第28条第2款和各州宪法的规定中,这些规定将一部分文化责任在公共权限的总体框架范围内移交给了地方当局。

在这种高度分权的联邦制中,政治责任由联邦和各州的立法机构(联邦、州议会)以及市镇的自治机关(市议会)及其文化委员会承担。在德国,联邦层面、州层面的法律条款都对促进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虽然联邦各州的法律也大多以联邦《基本法》为蓝本,但各州在文化政策领域有很大的自主性。由此可见,《基本法》和各州法中有关文化事务的各项条款构成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化有关规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德国文化政策的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联邦层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公众参与

在联邦层面,德国虽未通过《基本法》直接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具体条款上的规定,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支持体系。这些措施不仅涵盖了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还涉及教育、公众参与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具体途径如下。

其一,通过相关法律认定“非遗”团体的组织定位、并针对其提出减免税收、获得资助等具体支持措施。例如,根据德国《税法典》第52条前两款,“非遗”组织从活动目的(在物质、精神或道德领域无私地促进公众的发展)和组织目标层面(促进艺术和文化、促进国际理解、弘扬家园理念、弘扬传统习俗)被认定为非营利组织[2]。在德国,获得认可的非营利组织不仅无需缴纳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资本转让税等,还可享受公共基金和基金会拨款、免费或优惠提供场所、免收社团登记费等福利;根据德国《所得税法》第3条第26款关于税收减免的相关规定,非营利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可额外获得2400欧元的免税社会保障缴款,作为他们一次性补贴的一部分[3]。德国在法律层面,通过降低非遗相关组织的运营成本,减轻相关人员的经济负担,有效激励组织和个人加入非遗相关保护传承工作。

其二,联邦层面通过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多渠道对具体“非遗”项目进行多元化资助和支持。联邦文化基金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内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支持具有创新性的文化项目。在非遗方面,该基金会主要资助非遗保护新程序的开发,以及开展与“非遗”保护相关的行动。例如,为更好地研究德国舞蹈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邦文化基金会于2011年设立了德国现代舞文化遗产基金,帮助舞蹈界对德国多方面的舞蹈史以及其杰出作品和主角进行艺术性的探讨;为宣传戏剧相关非遗,联邦文化基金会还设立了戏剧合作基金,支持与节庆、舞蹈等非遗相关的独立团体与剧团和戏剧团之间的合作项目,为双方艺术家们提供更多表演的机会等[4]。

除了政府支持相关基金会对非遗进行支持外,德国的教育机构,如一些艺术大学、研究所等同样用实际行动支持了非遗的发展。例如,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开设了多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专家举办相关知识的宣传讲座;还专门设立了研究中心,致力于记录、保存和分析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此外,富克旺根艺术大学与地方社区合作,支持并参与各类社区非遗项目,帮助社区居民认识本地的非遗项目并参与体验学习,增强对身边非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扩大非遗技艺本身的辐射域。

其三,联邦鼓励公众参与“非遗”相关工作及开展如何保护“非遗”相关的研究。德国志愿服务文化教育协会的计划“文化自愿社会服务年”,为联邦27岁以下年轻人提供在文化领域,包括艺术画廊、剧院、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所在的机构和场所参与一年的机会,协助其活动组织、宣传、教育等工作,目的是引起年轻人对这些文化相关工作的兴趣,吸引年轻人未来在文化相关部门工作。志愿者受到资助、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并且可以参加研讨会,对如何改进等促进文化的相关问题提出想法,以深化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知识。

此外,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定期会发布资助计划和资助指南,资助与非遗等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其资助的研究项目在回答诸如手工艺者以何种方式获取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在传统技能背景下创新是如何发生的、手工艺组织是否存在创新环境等问题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对于这些问题,还在进一步征集建议中,对项目中这些问题的回答同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创新与管理提供了方案。

联邦州及地方层面:给予各方支持创新保护措施

财政方面,各联邦州通过一系列财政措施积极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这些措施体现了州政府对文化多样性、传统习俗以及对艺术创新的重视与支持。

各州通过州宪法或专门法律确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并设立了文化基金会,如巴伐利亚文化基金、北威州基金会等,立法保障与基金会资助共同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石[5-8]。在此基础上,各州文化部门通过发放补助金和项目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研究和展示。这些资金特别关注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和传统,如节日庆典、民俗表演和方言文化,确保州内这些文化形式能够得到有效保存和传播。例如,勃兰登堡州文化基金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举办“非遗”文化年活动,以新的主题邀请游客探索勃兰登堡州的文化区域并参观州内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每年都会号召州内的倡议者为主题年献计献策,以吸引州内更多人参与宣传勃兰登堡州的各类文化,在主题年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让与“非遗”相关的知识一次次深入人心;一些州还通过发行创新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创新和开发,如巴登—符腾堡州向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规划、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新产品或新服务。

精神方面,各州通过实践创新以不同的方式将“非遗”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巴登—符腾堡州通过“巴符州2014年参与战略”,致力于优化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条件,动员更多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在参与举办文化节、社团活动、剧团活动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了公众的文化体验。活动中会特地加入“非遗”产品的展览、“非遗”节日的表演、“非遗”乐曲的体验等,使得州内每个人都能平等地接触艺术、文化、文化遗产,使得他们的文化遗产可以代代相传。

巴符州业余爱好者对音乐的维护项目还于2018年被列入了德国保护非遗良好实践名录,成为全国借鉴的对象。巴伐利亚州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遗产监管网络,由全职遗产官员和荣誉文化遗产保管员组成,他们负责地区文化的管理、保护、研究和推广。这些工作人员通过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为地方文化部门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巴伐利亚州在保护传统地名和房屋名方面的创新——在州内一些地方张贴了带有旧房屋名称的标志,并且把一些新建筑以旧建筑的名字命名,使得传统重新扎根于人们的认识,已被纳入保护“非遗”的良好实践范例,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该州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心中地位方面取得的成效;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博物馆协会中一直活跃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工作组,针对“非遗”工作,每年该工作组在民俗、工艺品旅游等领域都举办近十次研讨会。此外,该工作组为有关各方申请国家名录提供支持,还参与制订博物馆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即依靠传说、手艺展示等形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与博物馆合作,在博物馆中展示“非遗”等。梅克伦堡州这些方式激发人们对传说的兴趣,使各种各样的故事传说始终保持活力,也因此,“梅克伦堡州传说多样性”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实践名录[9]。

综上所述,德国各州在财政方面及精神方面支持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对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的深切尊重。通过这些创新型的措施,各州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促进社会文化生活的繁荣和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经验及启示

多渠道资金支持

德国经验告诉我们,非遗相关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我国可以借鉴这一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激发基金会、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协同合作的非遗保护资助机制,分阶段、分领域、有针对性地支持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基金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非遗的保护与推广。除此之外,可针对非遗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的涉税费政策、补贴政策,通过缓解从事非遗相关工作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一工作,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及影响力。

鼓励公众参与

首先,为青年提供参与志愿活动的机会或实习实践平台,借此向志愿者宣传非遗知识、提升相关技艺、培养其对非遗工作的兴趣;其次,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与博物馆合作,通过在博物馆中举办展览、在大学举办讲座等方式激发人们对非遗的兴趣,使其始终保持活力;最后,鼓励和资助更多针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促进跨学科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保存和传播非遗,探索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新功能和表现形式,增强非遗发展的可持续性。

创新保护方式

借鉴德国各州举办非遗主题年、以传统非遗中的概念元素命名新物品、鼓励企业创新非遗技艺相关产品、设立非遗社区荣誉文化遗产保管员等方式,创新我国非遗保护新途径。例如,打造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或体验中心,通过实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体验非遗;将非遗技艺与不同行业的品牌产品进行联名合作,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非遗元素的服装,与食品品牌合作推出非遗特色食品等,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非遗关注度;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非遗领域的合作,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非遗的国际传播,形成国际传播的矩阵合力,增加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数字化进程

建立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记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例如,对于手艺类非遗,可将手艺录制为视频进行保存,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3D扫描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沉浸式体验,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还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如新媒体智能技术、数字动画技术等,将其制作成动画等形式,促进非遗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关注和兴趣;为扩大国际影响力,可提供多语言版本的数字化内容,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创新与管理。

[1]德国联邦司法部.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EB/OL].(2022-12-19)[2024-08-05].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gg/BJNR000010949.html.

[2]德国联邦司法部.Abgabenordnung(德国税法典)[EB/OL].(2016-07-19)[2024-08-05].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

[3]德国联邦司法部.Einkommensteuergesetz(德国所得税法)[EB/OL].(2024-07-19)[2024-08-05].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estg/.

[4]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Neue Programme im Überblick(资助项目一览)[EB/OL].(2024-08-02)[2024-08-05].www.kulturstiftung-des-bundes.de.

[5]柏林参议院政府.Verfassung von Berlin(柏林宪法)[EB/OL].(2023-12-20)[2024-08-05].https://www.berlin.de/rbmskzl/politik/senat/verfassung/.

[6]巴伐利亚州政府.Verfassung des Freistaates Bayern(巴伐利亚州宪法)[EB/OL].(2020-01-01)[2024-08-05].https://www.gesetze-bayern.de/Content/Document/BayVerf.

[7]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内政部.Verfassung für das Land Nordrhein-Westfalen(北威州宪法)[EB/OL].(2020-03-20)[2024-08-05].https://recht.nrw.de/lmi/owa/br_text_anzeigen?v_id=2320020927105939563.

[8]梅克伦堡州政府.Verfassung des Landes mecklenburgg-Vorpommern(梅克伦堡州宪法)[EB/OL].(2016-06-01)[2024-08-05].https://www.landtagmv.de/fileadmin/Publikationen_PDF/Verfassung_MV_neu_2016_01.pdf.

[9]梅克伦堡州政府.Verfassung des Landes mecklenburgg-Vorpommern(梅克伦堡州宪法)[EB/OL].(2016-06-01)[2024-08-05].https://www.landtagmv.de/fileadmin/Publikationen_PDF/Verfassung_MV_neu_2016_01.pdf.

标签:  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