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视角下新主流电影的蜕变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239)

摘要:新主流电影打破了以往传统主旋律电影的模式,不再局限于完美英雄、战争场面和宏大背景,转而聚焦个体生活。通过复杂人物性格和多元叙事视角,让平凡英雄形象更加立体、贴近现实、引发情感共鸣。它们摒弃了刻板叙事,讲述温情故事,展现非凡人生。电影从小人物视角反映大时代,呈现历史记忆。这种趋势在近年愈发明显,观众接受度也在提高。

关于“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是由滕进贤在1987年提出,当时他担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局长。该理念旨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和艺术影片被视为最重要的三种电影类型,它们在新时期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合。新主流电影融合了商业性和艺术性,既弘扬中国主流价值,又满足观众审美和市场规律,反映时代精神。它体现了社会主旋律和国家形象建设的需求,也迎合了影视领域的商业需求,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多元化的创作空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基础上发展,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英雄叙事,致力于塑造立体化的英雄群像,拉近英雄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促进情感认同,并弘扬主流价值,凝聚价值共识[1]。它是一种综合性电影形态,兼顾艺术性、商业性和社会精神面貌,是中国电影和文化发展的表现。

艺术社会学与新主流电影的概念阐释

艺术社会学的概念

艺术社会学是社会学分析的一个领域,是由社会学和艺术研究共同探讨的研究领域,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对艺术的影响。它包含了对视觉艺术的探索,有时还包括音乐、戏剧、电影和文学。艺术社会学是社会学分析的一个领域,是由社会学和艺术研究共同探讨的研究领域,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对艺术的影响,涉及艺术的社会基础、审美情趣、反映的社会现象、艺术家地位、艺术功能、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作品分析以及与大众传媒的联系。这门学科揭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艺术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复杂联系。

新主流电影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流逝,民间表达愈发开放,逐渐成为主流电影的孕育土壤。这种表达兼顾国家意志,且创作逐渐疏淡化,成为调适和扩展电影艺术表现的力量[2]。新主流电影是主流市场所接受、欢迎和认可的大众电影,它鲜明地体现了主流价值观,通过讲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和大众喜爱的类型表现主旋律。当我们面对历史问题时,不应再静止地重复历史,而应直面当代青年的现实问题。在讲述历史的动态过程中,激发青年人对过去百年道路的理解[3]。在大历史的格局中,我们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重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理想与信念,并探索未来中国发展的目标。

叙事视角的平民化

新主流电影之“新”,其核心特点必须是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所欢迎,且能鲜明地体现主流价值观。从2019年开始,新主流电影占据了我国电影市场的核心位置,国家主流与商业电影并存的创作新格局应运而生,政治色彩在电影中被削弱,转而向日常生活中的平民视角转变,以历史发展浪潮中的平凡人作为叙事角度,以一种日常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视角书写小人物的现实生活与真情感悟[4]。

新主流电影在叙事手法上也有所创新。这些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而是采用多线索交织、非线性叙事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同时,新主流电影注重对细节的处理,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模式在近年来逐步转变,它不再用原先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呈现宏大的思想,而是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去亲近观众,将一个个能够触发观众共情、引起深思的中国故事娓娓道来。梳理近年来的新主流电影会发现,新主流电影以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为核心,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人民需求,主题可以是家庭、友情、爱情、事业等,让观众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在角色塑造方面,在电影中,人物塑造是核心要素之一。电影中的人物不仅需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需要呈现出深度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观众需要通过人物的塑造理解和感受电影所要表达的信息和价值观。同时,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更加注重个性化、复杂性和立体感,以满足观众对于角色深度和多样性的需求。主角应该是平民化的人物,有平凡的背景和经历,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角色的性格和行为也应该贴近现实,避免过于完美或过于极端。在叙事风格方面,新主流电影应该采用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避免过多的艺术化处理和复杂的剧情结构,故事情节应该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视觉效果方面,虽然新主流电影不需要过于豪华的视觉效果,但视觉上的平民化也很重要,可以通过简单的场景、自然的光影效果和朴实的服装道具营造真实的氛围。在声音设计方面,声音设计也是新主流电影的重要一环,可以使用生活中的真实声音,如环境音、人物对话等,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在情感表达方面,情感表达是新主流电影的核心,通过真挚的表演和平民化的语言,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在价值观念方面,新主流电影应该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如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家庭和睦等,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几方面,新主流电影可以更好地贴近观众,让观众在电影中找到共鸣和感动,同时能够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例如,电影《攀登者》回溯了20世纪60、70年代勇攀珠峰的登山者,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还可以为国攀登的壮举,用主演之一张译的话说,“我演了一个有一点瑕疵的英雄,因为他也是一位普通人”;电影《战狼》中的冷锋,他既是一个个性很鲜明的普通战士,又是一个以一当十的大英雄;电影《夺冠》则再现了中国女排的拼搏史,通过对以郎平为主角的女排群体形象的勾勒,唤起了数代人共享的女排记忆。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搬上银幕,不仅让观众从作品中获得共情点,也令电影人深刻感知创作的责任感。电影《紧急救援》则是取自真实的海上救援事件,讲述了海上特勤队用生命对抗灾难,上演“中国式救援”的故事。看完影片的同属救援职业的观众都说这部电影引起了自己的共鸣:“我们的共振不是为了钱,讲得最多的也不是伟大的梦想,而是心中的那份责任感、职责感,我们只想一心去救人,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七部小短片剪辑拼接而成,用宏大的叙事角度对平民化、小人物化进行了讲述,体现出宏大历史背后普通个体的贡献。电影《神笔马亮》在《我和我的家乡》中,作为单元的压轴之作,无疑是成功的。影片中马亮放弃俄罗斯留学的机会,放弃了大好前程,选择留在家乡做“马书记”,这浓浓的家乡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我和我的家乡》中“平民英雄”的集体群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也更加真实,符合当下为了美好明天而奋斗的我们,当小家与国家不再是对立面的创作选择,那么个体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的情感就会被无限扩大,从而实现新主流电影不同于主旋律电影的主题升华。

多维度地彰显英雄精神

当前,新主流电影以其高涨的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鲜明地表达着抗战主题。另外,新主流电影中恢宏的气势和壮阔的场面将观众的个人情感上升至家国情怀,促进了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首先,这些电影通过讲述英雄的故事,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英雄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这些英雄通常具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的故事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其次,新主流电影在表现英雄精神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英雄形象,还展现了更多元的英雄类型。这些英雄可能来自平凡岗位,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们的故事更贴近观众的实际生活,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此外,新主流电影在表现英雄精神时,注重与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这些电影不仅表达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正能量,还关注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这些将英雄精神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表现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平凡英雄》通过群像英雄的力量,实现了更高级别的人文主义。“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平凡人的善意汇流入海,当这些小小的善意聚集在一起,便有了改变时间和空间,甚至改变生死的力量。他们每个人都不顾节假日深夜值班的劳累,也不顾深夜自己是否能早点回家,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眼神里透露出光,毫无保留。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声音时刻催促着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一条人命怎么能不等呢,不管多晚飞回来,我们都等”,短短一句话,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平凡英雄》打造英雄人物群像,让片中所有的平凡人,都在共同彰显着一个主题——以人为本。现实世界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对于善意最好的致谢,或许就是将这份善意持续传递下去。《平凡英雄》用一个揪心却暖心的真实故事,诠释了一份善意的传递。就像片尾曲的歌词那般:“每个人都是无名英雄,每一份爱都值得感动,默默奉献,点亮苍穹……”凡人微光,处处闪烁。无论是面对身前足以令血肉之躯止步的天灾横祸,还是面对周围需要援助的人,我们都应该从力所能及之处做起。正是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你我,凭着坚定理想信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成就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未完待续,平凡而不朽的奇迹也还在目光所及的地方继续上演,唯有爱心和善意贯穿始终,这场善意接力赛永不停息,才能点亮更多平凡的故事,缔造更多生命的奇迹。

主题内容的多元化

与传统的主流电影相比,新主流电影在主题内容上更加多元化。这些电影涉及的题材包括科幻、灾难、战争、家庭、爱情等,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也有对平凡生活的刻画。这种主题内容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增强了电影的艺术吸引力,同时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新主流电影的主题内容也将继续保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

电影作为社会的镜子,常常会涉及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通过电影这一媒介,这些问题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思考。电影中的社会问题主题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同时,电影中反映的社会问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变革。电影对于人物内心的探索也是当下重要的主题之一。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类对内心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电影中的心理探索主题能够通过影像和叙事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通过对于人物心理的探索,电影能够提供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人物刻画,同时能够引发观众对于自身内心的思考和反思。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文化多样性在电影主题中越来越受关注。电影中的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电影中的文化多样性可以体现在不同地域、民族、历史背景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通过展现不同文化的特点,电影能够更好地反映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也成为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电影中的科技创新主题可以涵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科技等领域。这些科技创新为电影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叙事手段和视觉效果,同时为电影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对于科技创新的描绘,电影能够激发观众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能够提供对于科技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技术的突破与营销策略的创新

新主流电影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突破。这些电影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打造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技术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帧率技术,它能够提供更为流畅、细腻的画面,为观众带来更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其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通过VR和AR技术,观众可以更深入地融入电影情境,从而提升观影体验。最后,数字化技术和先进的后期制作软件使电影制作更为高效,同时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此外,新主流电影还注重对音效、配乐等方面的制作,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数字化制作降低了制作的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同时为特效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跨国制作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了电影的题材和风格,电影制作趋向于多元合作模式,集结各方资源,从而提高制作的质量。

新主流电影在营销策略上也有所创新。这些电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使得社交媒体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平台,通过精准推送实现目标受众的广泛覆盖,提高了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跨媒体的合作,拓展了营销渠道,增加了品牌效应,还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这种营销策略不仅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还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观众。

综上所述,新主流电影以其艺术创新和突破,提升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并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它们因在主题的时代性、价值观的共鸣、叙事的多样性、社会影响力的广泛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方面表现出色,成为中国电影的典型代表。这些电影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优质电影的需求,还通过讲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类情感和信仰,引起共鸣。它们采用创新的叙事手法,增强了故事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同时关注社会问题,激发观众的思考,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1]方玉清,陈宪良.形象·策略·价值:“新主流电影”英雄叙事的三重维度[J].电影文学,2023(07):99-103.

[2]周星,李昕婕.价值呈现与文化意义:论新主流电影之“新”[J].电影文学,2023(01):3-10.

[3]陶庆梅.史观重建:从“主旋律”到“新主流”[J].文化纵横,2022(03):88-96.

[4]李瑞.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模式研究[J].声屏世界,2022(22):54-56.

标签:  电影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