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工业文化助力沈阳发展

known 发布于 2025-09-11 阅读(201)

工业文化,特别是工业遗产文化,是沈阳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依托工业遗产建立的文化产业,兼具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活力,是推动沈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文化资源。而文化认同是最深刻的认同,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的核心就是形成深刻的、广泛的工业文化认同,形成塑造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文化魅力,为沈阳城市发展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工业生产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软支撑,一方面,它以“工业”的方式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它以“文化”的视角延续了一座城市的工业精神和工业情怀。在新时期,创新利用工业遗产,树立工业文化品牌,对于传承、发展工业文化,助力经济发展,彰显城市形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间的竞争也进入了新阶段,即从基本功能的竞争逐步拓展为文化、形象等领域的角逐。在多元价值中,打造特色工业文化品牌是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能够更精准、更有效地展现沈阳的城市魅力和文化精神,为城市发展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沈阳工业历史背景下的工业文化认同

沈阳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数量繁多,工业文化历史悠久。在工业生产持久且深刻的影响下,沈阳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文化,也赋予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

为了找回失落的工业文化认同,重振沈阳发展的文化力量,2002年沈阳市政府对工业区实施整体性搬迁改造,通过重构工业文化景观的“场所精神”,将“工业精神”“工业情怀”有机融入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使命,以大力传承、发展工业文化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改造能够最有效地保留历史“在场”记忆,守护、传承地方工业文化根脉。例如,由沈阳铸造厂改造的中国工业博物馆、由沈重集团的二金工车间改造的1905文化创意园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沈阳工业文化遗产,并逐渐成为沈阳工业文化品牌。在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传统工业遗产空间被重置、改造,人们固有的工业文化身份也逐渐被打破,而新时期的文化身份如何定位,如何以工业文化重塑区域形象转型、创造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打造工业文化品牌的关键在于增强工业文化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种文化能否真正发挥这种深沉、持久的力量,关键在于其能否建立强烈的文化认同,进而产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当代社会,文化品牌效应能够高效、精准、全面地释放文化的核心魅力和发展潜力,对于传承、发展文化本身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文化品牌只有获得了深刻且广泛的文化认同,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并“扎根人心”,在更多的受众中产生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最根本的就是凝聚人们对沈阳特色工业文化的深刻认同,这就需要对沈阳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和表达,让更多人了解沈阳工业文化及工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挖掘工业文化品牌的内涵,振兴工业文化精神

工业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尊重劳动,劳动精神是工业文化最鲜明的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其中,劳动精神被放在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劳动,多次强调“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这为挖掘沈阳工业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提供了科学、明确的指引。

回望沈阳工业历程,在工业一线的广大劳动者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始终贯穿沈阳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马恒昌、尉凤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劳模无私奉献、攻坚克难、自主创新;改革开放时期,以王亮、洪家光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劳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勇攀技术创新高峰,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赛道拼搏进取。在一代代劳动者的接续奋斗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沈阳产业工人钢铁般的顽强意志和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所以说,以“劳动、奋斗、奉献、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正是沈阳工业文化的灵魂,也是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的核心所在,提高工业文化认同,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理解、传承、践行这种工业文化精神,并通过品牌效应使其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

明确工业文化品牌的定位,传承工业文化精神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很多工厂都远离了中心城区,然而工业遗产尚在,属于那个时代的工业文化、工业精神就还有灵魂的寄托之处。沈阳产业工人身上的敬业奉献、创新进取的精神,在一处处工业遗产的空间、在一段段工业历史的影像里铭记着过去,指引着未来。可以说,工业遗产是打造工业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能够很好地表达工业文化、工业文明的特征和历史,进而传承工业精神和工业情怀。

在当今社会,“钢铁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环境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变得黯淡、模糊,在当代人眼中,工业文化像一个多年未见的故人,既熟悉又陌生,重振工业文化精神、重拾发展振兴力量成为当务之急。工业是国之重器,工业发展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工业生产需要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为工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支撑的工业文化则更需要一代代劳动者的认同、坚守、弘扬。所以,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发展工业文化成为城市更新和转型需要关注的课题。实践证明,新时期,传承、发展工业文化,必须重点关注人的需求,充分考虑时代环境与历史文明的有机融合。依托工业遗产打造地方工业文化品牌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工业历史遗迹上重建工业文明、传承工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的互动关系,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品牌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和塑造具有持久生命力、影响力的工业精神。

文化认同视域下依托工业遗产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的现状及策略

沈阳工业文化品牌中的工业文化认同现状问题

沈阳有着悠久的工业文化历史,蕴含着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精神,但沈阳工业文化品牌建设在品牌定位、品牌形象等方面缺少统一规划设计,总体上呈现对外文化形象散、乱、多等问题,导致文化品牌形象不完整、不立体,对公众的影响力、感召力不足。沈阳依托工业遗产改造的工业文化品牌中,坐落于铁西区的1905文化创意园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经调研发现,1905文化创意园在工业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工业文化认同程度不高,对工业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不足,与工业文化结合程度不深,对人的精神层面需求、与人的互动关系构建不足,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对沈阳工业文化的特色挖掘不够,商业化过高,对工业文化的传承浮于表面,无法很好地弘扬工业文化精神。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著名的“网红”打卡景点,吸引了省内外很多游客前来“探店”。大多数人都是被园区内强烈的“后工业时代”风格所吸引,而对1905工厂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这主要是由于园区本身对工业文化的挖掘和表达不够深入、全面。1905文化创意园最知名的活动是定期举办的犀牛市集,但多次调研走访发现,犀牛市集中的很多活动商业性、娱乐性较强,与园区内在的工业文化相脱节,在活动中,虽然通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小品、墙面设计、路面标识等展示了工厂的发展历史,但大部分只是以文字或图片静态展陈的方式,未将其动态、有机地融入市集活动,进而无法很好地弘扬工业文化精神。

二是与沈阳工业文化特色结合不够,产品同质化较高,缺乏互动性、体验感,无法激发受众深层次的工业文化认同。在1905文化创意园内,很多商铺通过一些特色文创产品、工艺品或地方美食吸引游客,但更多地停留在视觉、味觉、感觉等浅层次的感官体验,较少关注园区内在工业文化的深层次表达;园区内销售的产品同质化较高,未能凸显鲜明的特色,不利于地方工业文化品牌的打造;产品本身与工业文化的相关度低,也未能表达深层次的内在文化联结,使1905厂房旧址“虚有其表”,仅作为工业风格的商业场所,无法彰显工业文化的魅力;商品营销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缺乏人性化服务,未重视工业文化精神的传播和讲解,游客沉浸式体验感、互动参与性不强,无法使游客获得精神层面的收获。

依托工业遗产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的策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这就需要顺应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态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充分激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依托工业遗产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品牌,将工业文化的精髓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激发人们对工业文化历史的追忆和铭记、对工业文化精神的热爱和追求,从而增强城市工业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为沈阳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的空间和历史,做好对工业文化品牌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以增强工业文化认同,提升工业文化自信。

1.以物动人,注重工业文化品牌的场景打造

1905文化创意园作为工业文化主题园区,其品牌价值中的商业性较突出,但工业文化彰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展示工业文化品牌中最为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应注重动态的文化展示,实现文化精神的输出。

因此,可结合“新场景+新物种+新体验”,转译城市工业化虚拟情境,让文化场景动起来,传播文化内涵,设计多种形式的沉浸式、体验式参观,引发人们的精神共鸣和情感共鸣。合理规划园区内“沈阳工业文化历史穿越之旅”的路线,深挖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代表多种“历史在场证明”的物件或设施,以点穿线、以物说史、以形塑人;循环播放1905旧厂房变新园区的过程动画,展现工业文化的历久弥新,延续受众对工业遗产的情感和对工业文化的热情;在整个“穿越之旅”过程中,模拟工业历史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满足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引领人们一同走进那段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岁月,感受工业历史发展的艰难历程,反思如今工业成就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更深的工业文化认同。

2.以形塑人,突出工业文化品牌的互动参与

沈阳1905工业文化品牌依托工业遗产改造,但对于这个园区是如何改造的、改造中发生了什么,很多受众并不了解。所以,沈阳工业文化品牌需要提高空间体验感和场景互动感,设计令人难忘的工业文化场景,吸引受众参与体验,提升品牌的吸引力。

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商铺众多,出售的商品也琳琅满目,但店铺在装潢设计上应该与厂房旧址整体风格相呼应,以实现场所精神的一致性、协调性。商铺的展品或商品,在设计上应该与工业文化内涵相契合,如以钳子、扳手、齿轮等工业元素形态为参考,设计制作尺子、文件夹等文具;结合工业元素和文化复古理念,开发保温杯、手机壳等文创产品,以及卫衣、工装裤等服饰。亦可在这些产品上附加独特的编码,增加“身份标识”等,凸显1905文化创意园独特的工业文化场所精神。同时,可增设“手工作坊”,开发个性化的文创体验项目,吸引人们亲身体验劳动生产过程,潜移默化地加深人们对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以更好地传承工业文化精神。

3.以文化人,写好、讲好工业文化品牌故事

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历史根基,其前身是被称为“中国重机工业摇篮”的沈重集团二金工车间,但就目前来看,沈阳工业文化品牌故事很多都单调乏味,缺少感召力。因此,在创作有着特殊时代背景的工业文化品牌故事时,不仅要有客观的文字描述,更需要选择特殊工业人物和工业物件进行翔实、生动的故事创作,彰显人文关怀;同时,配合充满年代感的音乐、绘画、照片等,充分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效应,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受众对工业时代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想象力。

写好故事重要,讲好故事同样重要,这是增强工业文化认同的重要一环,更是以工业文化精神振兴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可利用厂房本身的空间优势突出工业文化主题,搭建固定剧场或可移动舞台,以演出或互动的方式展现二金工车间曾经发生的劳动故事、劳模故事,激发受众对工业遗产的共同记忆和工业遗产文化品牌的好奇心,感受那个时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的工业文化精神。

工业遗产是传承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创新改造,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情怀和精神内涵,既代表着我们对工业时代的认可,又代表着对工业时代精神的认同。增强文化认同,依托工业遗产打造沈阳特色工业文化品牌则是传承、发展工业文化的有效方式,其关键在于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将集体记忆与人民心声相融合,将历史回忆与时代脉搏相结合,通过增强工业文化认同,提升工业文化自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工业文化、工业精神转化为沈阳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沈阳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标签:  工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